给数学老师的建议书3篇
在当下社会,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建议书,建议书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展某项工作、任务或活动开展。那么,怎么去写建议书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数学老师的建议书3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很多数学老师总是觉得教学时间不够用,还利用晚自习、要课来补课。这样一来,师生疲惫不堪,但教学效果并不好,还影响了其它科目的正常教学。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打造高效课堂,我想应该结合实际情况,研究教材教法,特别是课程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,特别是要实事求是,懂得人的认识规律,懂得教育教学规律,才能事半功倍,提高教学效果。现在就我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,给大家几点建议,不足之处,敬请指正。
一、下功夫,专研教材,吃透课程目标。
专研教材,吃透课程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,也是归宿点。俗话说“万变不离其宗”,不管怎样教,总要有一个目标。没有专研教材,不明白重难点,要点,上课就是无头的苍蝇,总是乱撞,费力不讨好。对课程目标认识不深,只是上完课,不断的机械重复练习,一道题做十几二十几遍,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要求。
二、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规律。
(一)知己知彼百战百胜。
知己,就是要明白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,怎样教。就如同要打仗前怎样安排部署,要做哪些战前准备工作。知彼,就是要了解学生,对学生情况有个分析,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。尽力做到万无一失。那么,我们必须热爱学生,信任学生,从学生的感受、实际出发,为学生解惑。
(二)因材施教,有教无类。
“不打无准备之仗”,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在于备好课,因材施教。备课时,要抓住重难点,要点,而不是抄教案,下课件。当然可以用别人的资源,但要结合实际。 一是要结合实际,根据内容、每个或每个层次的学生情况,设计出个性化的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。知识目标的定位也要差异化,要充分考虑到四维目标的统一,兼顾好、中、差三个层次。二是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,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,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,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,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、学起来。真正做到有教无类。有的老师上课只点成绩好的学生,对成绩差的学生实际上是很大的打击,课后怎样辅导,作业做了若干倍,不懂还是不懂,这就是不懂得因材施教,有教无类的规律造成的。
(三)提高亲和力,提高课堂效率。
有的老师上课,认为是数学课,都是知识性的,不像语文、历史等学科生动形象,上课板着脸,一本正经的上。其结果可想而知。因此,数学老师更应该找一点“乐子”,活跃课堂气氛,提高学习兴趣。比如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可以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提出问题,设置悬念,引起学生思考,积极营造适合学发展的学习氛围,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、能说、会交流、会合作、会展示,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、发展能力、培养个性,真正让学生乐学、想学,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。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,活泼的,主动的,动态的。例如,你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,也就是对导学案提前完成,在课堂上,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(数学讲究的是一题多解),不管是对是错都给予极大的鼓励。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,大胆的思维,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,进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,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。
(四)“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”。
有的老师很辛苦,一个学生不懂一道题,给这位学生讲了一遍又一遍。学生最后知道了答案,过一段时间又玩机的干干净。这是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。如果教会学生学的方法,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,就会事半功倍,反之则事倍功半。培养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;用教材教,而不是教教材;要研究教法学法、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、要因材施教。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,遇见新问题、或难题要勇者无畏,敢于正面对待,不绕道而行,要想方设法抓关键,寻求突破口,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。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,学生爱学,再教给学习的方法,教育教学效果一定会好。
三、提高课堂效率。
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的夙愿。然而高效的前提是老师的高效和学生的高效。老师的高效,除了以上讲的外,其实还有很多因素,比如心理素质。有的老师把课堂外的不良情绪带入了课堂,课堂肯定不高效。简单来说,每一堂课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,精神饱满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,有什么闹心的事儿,离开课堂再说。
本学期成功的地方:
1、本学期注重了学生专注听讲,思维能力的培养。
方法:(1)、课堂上,老师的眼睛看谁,就由谁来回答。
(2)、课堂上,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很多学具,让孩子多动手操作,动眼观察,动脑思考,动嘴讲题.让孩子的眼、脑、手、口并用来提高孩子们的.思维能力。
(3)、当孩子学习中有困难,不要轻易的告诉答案,应给孩子搭个台阶,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,从而自己找到答案,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。
例如:在教学书中87页第4题时:有的孩子能直接想出答案,有的孩子不能,怎么办?这时,给每个孩子准备数字8、9的卡片,能直接想出答案的孩子,用数字卡片拼一拼,验证一下你的结果。不能直接想出答案的孩子,借助数字卡片拼一拼,寻找答案。这样,好孩子有事做,同时也给了其他孩子思考的时间,效果很好。
2、本学期还注重了计算能力的培养。(认真做,会检查。)
口算坚持天天练。课前听算,每天晚上做口算小卷。
练口算要注重全面,(加减乘除混合练),注意提高速度,注意正确率。
经过这样的训练,全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大大增强,在期末数学考试中,没有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分。
在以往,不少教师将我们“学困生”划入另册,利用课外时间对我们进行“填鸭式”的补课,极大地挫伤了我们的积极性,使我们产生了厌学心理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,但必须对我们“学困生”予以更多的关注与帮助。在这里,作为数学“学困生”的我,向老师提几点建议,说几句心里话。
一、 运用课堂提问,激发我们“学困生”的参与欲望
在数学课堂教学中,教师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:大部分学生争先 恐后地举手发言,表现很出色;一少部分学生自卑感强,缺乏发言的勇气,久而久之,对上课所学内容毫无兴趣,结果往往沦为课堂上的“听众”或“观众”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,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要积极引导、帮助我们这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顺序回答。比如:提问求思维的问题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时,可让我们“学困生”在其他学生之后回答,这样“学困生”会感受到学习也不是很难的事情,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,树立起“我也行”的信心;提问求异思维的问题时,可让“学困生”在优等生和中等生之前回答,这样我们“学困生”也和其他学生一样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,不仅没有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,反而得到及时的鼓励和表扬,使我们能鼓起勇气主动学习。
二、 运用课堂板演,帮助“学困生”大显身手
大凡学习困难的学生,不敢举手发言,更害怕到黑板上板演。但是,到黑板上板演确实能使教师及时发现“学困生”在学习上的不足,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。因此,教师每节课都要安排一些“学困生”在黑板上板演。如果我们做错了,可以及时给予指导,并感谢我们给大家提供了有价值的问题,引起讨论与思考;如果我们做对了,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信心。这样做有助于“学困生”对知识的准确把握,并且养成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的好习惯,从而增强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。比如,在计算混合式题574÷7+234×4时,由于数字偏大,计算起来比较烦琐,“学困生”很难做对,教师应该对我们做对的步骤加以充分肯定,对做错的步骤引导我们找出原因,并且及时改正过来。
三、 分层布置作业,增强我们“学困生”的学习兴趣
不同的人可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,这种差异,要求数学作业的布置不能千篇一律,对“学困生”要有所“倾斜”。每次作业都要适当安排基础题、扩展题、思维训练题等。优等生可选扩展题、思维训练题等难度较大的题做,而我们“学困生”要视其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而逐渐提高要求,引导“学困生”向扩展题、思维训练题“跳一跳”,让我们在“跳一跳”的过程中,有效提高学习能力,不断增强学习兴趣。
四、 及时批改课堂作业,使我们“学困生”获得自信
我们“学困生”的作业应及时批改,及时反馈,及时矫正。教师 在批改“学困生”的作业时不能只打“√”或“×”,而应该多采用眉批法,即在错处写上“想一想”“验算一下”或者“再读读题”等,在对处写上“要相信自己”“你能行”“你是好样的”“写得真漂亮”“我为你的进步高兴”等。这样,既可以降低学生改错的难度,又可以帮助其增强信心。对于学生的作业特别是“学困生”的作业有时需要学生互改,如果“学困生”发现别人的错误,也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,因为“学困生”的错误一般都是相近的,我们一旦发现了别人的错误,对自己是很有借鉴意义的。
文档为doc格式